新闻动态

万博全站APP最新版 寒潮与暖冬,是否相矛盾

发布日期:2024-02-17 05:29    点击次数:118

2023年12月14日,甘肃阿克塞县,除雪车辆在国谈215线当金山路段开展打冰除雪功课。新华社发

2023年12月15日,辽宁本溪,电力工东谈主在变电站进行除雪功课。新华社发

2023年12月20日,黑龙江漠河,铁路工东谈主趴在钢轨上目测现场坑洼情况。新华社发

2023年12月13日,旅客在天津水上公园内游玩。新华社发

受握续低温寒潮天气影响,黄河宁夏段出现流凌景不雅。新华社发

刚刚曩昔的2023年12月,寰球迎来大面积寒潮天气,多地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中央风景台时隔10年再发冰冻预警,西湖、太湖出现悲凉冰冻征象,北京中小学因暴雪临时停课,山东烟台和威海积雪深度突破历史极值……

但凭据世界风景界此前的预测:“2023年将是有记录以来东谈主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这个冬天,咱们将在暖冬中渡过。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较终年同时偏高。”

一边是突破历史极值的降温降雪,一边是气温较终年同时偏高的暖冬。这,到底矛盾不矛盾?

旧年12月寒潮强度为历史同时最强

数据能告诉咱们,刚刚曩昔的12月到底有多冷。

“2023年12月以来,共有3次冷空气进程影响我国,其中14日至17日为寰球型寒潮天气进程,笼统强度为历史12月最强。”国度振作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说。

国度振作中心数据骄贵,2023年12月14日至17日,我国出现大范畴寒潮进程。95个国度风景站的进程最大降温达到或寥落20摄氏度,寰球约34%的国土面积出现寥落10摄氏度以上强降温,福建连城(16.6摄氏度)、江西安远(16.5摄氏度)、四川峨眉山(16.5摄氏度)、广西桂平(15摄氏度)等10个国度风景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受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等地降雪日数偏多、积雪偏深。华北、黄淮、东北中部及内蒙古东部等地降雪日数达3至5天,部分地区寥落5天,较终年同时偏多2至5天。华北大部、黄淮北部等地积雪较终年同时偏深2至10厘米,部分地区超10厘米。山东文登12月22日积雪深度达74厘米,寥落该站历史最大值,突破山东省风景不雅测站历史记载。

从各部门发布的预警次数,也不错感受到这个月的“不一般”:2023年12月,寰球共发布预警信息2.87万条,同比加多53.1%。暴雪、低温、谈路结冰、寒潮、霜冻等预警信息同比分裂加多495%、413%、156%、139%、56%。

“关联词全球有一个潜入的感受,旧年12月以来冷暖变化幅度相等大,有‘坐过山车’的嗅觉,冷暖退换相等急剧。”贾小龙说,旧年12月2日至13日,寰球平均气温是历史同时最暖。之后的14日到24日,资格了极点风凉天气。25日运行寰球气温运行回暖,干涉偏暖的状态。

为何冷暖变化如斯剧烈?

贾小龙证实,2023年12月出现的强寒潮和强冷空气,主若是由于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呈现经向型特征,在乌拉尔山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开采下,西伯利亚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在西北太平洋遇到极度矫捷的高压,形成较永劫刻相持,冷空气主体贬抑我国中东部并深入华南,导致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较终年同时显明偏低。12月下旬前期,欧亚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有所缩小,高压脊逐渐贬抑我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显明缩小,大部分地区气温运行回升。

风景部门预测,预测后冬(2024年1至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终年同时偏低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终年,但冷暖滚动显明,或将再次资格气温“过山车”。冷空气行径较为活跃,朔方地区可能再次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进程,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行径经常

2023年11月30日,世界风景组织发布暂定版《2023全球振作情景请教》,晓谕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东谈主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世界风景组织书记长彼得里·塔拉斯默示:“2023年的全球振作情景十分明确:事情发展如斯快速,距离2023年结束还有整整一个月时刻,咱们已不错晓谕,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东谈主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

2023年10月下旬,国度振作中心分析研判,预测本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寰球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终年同时或偏高。11月,国度振作中心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还是形成,并将握续到2024年春季。受厄尔尼诺影响,并肖似全球振作变暖的大配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突破2016年最暖年记载,预测南边冬季多雨、朔方暖冬,但阶段性冷空气活跃。

岂论是“最热的一年”,如故“暖冬”,这似乎与全球感受到的风凉无法对应起来——这个冬天如故暖冬吗?最热的一年,为何冬天还这样冷?

其实,寒潮与暖冬并不矛盾。“一次寒潮降温进程是较短时刻设施的天气事件,而暖冬或隆冬的时刻设施是季节,时刻设施较长。只好统计统统这个词冬季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权贵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时,能力细目是暖冬如故隆冬。”国度振作中心振作做事首席众人周兵证实。

一般而言,冬季冷暖征象可分为暖冬、冷冬和往常冬季三类:某年某一区域统统这个词冬季的平均气温高于终年值0.5摄氏度时为暖冬,比终年值低0.5摄氏度或以上则为冷冬,其余为往常冬季。

周兵强调,谈及某年、某个季节或某个月份偏暖,不是通过单次天气事件来细方针,而是通过对比整段时刻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权贵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时来细目。比如,2023年秋季11月3日至7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进程,气温断崖式缩短,比历史同时低了不少,但如果计较统统这个词秋季的平均气温,却是1961年以来最高,是以是“最暖的秋季”。

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出现厄尔尼诺事件时,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行径较为经常,冷暖滚动比拟显明。1951年至2000年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事件,有13次我国事暖冬。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的厄尔尼诺事件,我国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3摄氏度,较终年同时偏高1.1摄氏度,是自1961年以来历史同时第五高。

贾小龙先容,最近的这次厄尔尼诺事件从2023年5月运行,11月干涉峰值期。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手艺,将是这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峰值期,峰值强度在1.5至2摄氏度之间,属于中等强度的东部型暖事件。之后,厄尔尼诺事件会快速衰减,可能保管到2024年3月或4月,然后结束。

此外,冷空气强度不单是受厄尔尼诺影响,也与北极涡旋的分裂和中高纬西风带的扰动有很大关连。2023年12月中旬以来,北极涡旋分裂为双中心,分裂位于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上空。伴跟着欧亚上空西风带的剧烈污蔑,西伯利亚高压极度增强,我国大部地区由前期盛行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

国度振作中心众人证实,赤谈与极地之间存在高大温差,使极圈外围形成一圈苍劲的西风,被称之为西风洪流。西风洪流就像“围栏”一样,敛迹着极地的冷空气。牢固的极涡被矫捷的西风洪流贬抑在北极地区,但在全球变暖配景下,北极地区增温速率是全球的2至3倍,与中低纬度气温差缩小,难以保管矫捷的西风洪流,极涡内的冷空气更容易分裂南下。北极来的冷空气,温度远远低于中低纬度地区,到达我国后便屡次出现寒潮天气。

全球干涉振作变化新常态,须成立新的应答机制

除了12月“过山车”般的冷暖变化,旧年夏天的洪涝相通很“一会儿”。2023年6月1日至7月28日,我国华北大部降水偏少,华北东部和南部多高温天气;而7月29日至8月1日,华北大部出现历史悲凉强降水进程,最大累计降水量达1003毫米。

国度振作中心参议标明,2023年,我国区域性极点强降水、大范畴极点高温热浪、握续性极点骤旱、高影响极点寒潮等事件发生频率增大。极点天气呈现出极点性强、梗阻性强、反常性强的特色,还呈现快速退换趋势,旱涝急转、冷暖急转等极度征象经常发生。

剧烈的振作变化,极点天气事件的发生,让咱们不得不愈加青睐一个闇练的问题——全球振作变暖。

据世界风景组织发布的暂定版《2023全球振作情景请教》,适度2023年10月底的数据骄贵,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至1900年)的基线逾越约1.4摄氏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风景局振作变化经济学模拟聚首实验室等单元近日发布的振作变化绿皮书《应答振作变化请教(2023)》(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全球高温约束刷新记载,2023年7月温升初次单月破1.5摄氏度。畴昔20年,全球温升将达到或寥落1.5摄氏度。

极点天气振工作件代表的是权贵偏离振作平均值、发生概率很低的天气振工作件。参议标明,极点天气振工作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随全球振作变暖的加多而增强。上述绿皮书指出,振作的进一步变暖,将加重我国区域性振作风险。畴昔,我国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强台风等极点天气振工作件频发,风险加多的地区着实沿途位于我国东部东谈主口、经济稠密地区,社会败露度高、脆弱性大,经济社会安全受极点天气事件影响加重。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莫得马上下落,终点是若温升寥落1.5摄氏度,那么振作复原力发展所受贬抑将会加大。若温升寥落2摄氏度,有些地区的振作复原力发展将不行能完结。”绿皮书建议加速构建振作变化风险早期预警体系,开展振作变化笼统影响评估,提高重心行业范畴对极点事件的安妥韧性,完善多部门、跨范畴的安妥振作变化配合机制,提高当然和社会系统安妥振作变化的智商。

中国工程院院士、振作学家丁一汇以为,全球已干涉振作变化的新常态,有必要提倡和成立新的安妥策略和应答机制。

“在全球振作变暖下,极点天气振工作件已权贵影响我国诸多范畴的安全。这是值得原宥的一个新情况和新问题。”丁一汇号令,在国民经济协同发展的大形貌下,要原宥对极点天气振作更为明锐的范畴,如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沿海要紧城市的合剃头展,并制定和执行相应措施。要成立振作新常态下的振作风险评估和恒久极点天气振作预警系统,以应答中恒久可能发生的要紧振作风险所酿成的严重甚而倒霉性的灾害。

(本报记者 陈海波)万博全站APP最新版